第十八届省运会将于2026年在三明举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力做好第十八届省运会筹备工作。
面对这场即将在家门口举行的全省体育盛事,两会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也纷纷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马荣超会前深入调研了解省运会筹备情况和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他建议,加速推进开闭幕式策划、宣传推广、市场运营等各项工作,深度挖掘市场潜力,积极鼓励本地体育企业踊跃参与,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又能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巧妙地将体育赛事与文旅资源深度嫁接,推动产业朝着高品质、多样化方向转型升级。
如何更好地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民建三明市委员会也在会前积极行动,组织成员深入走访调研,围绕推动我市“体育+”融合发展,他们提出,运用“体育+”模式,巧妙转化省运“流量”为消费“增量”,深化“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人竞赛、多人消费”的体育旅游新模式,全方位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提档升级。同时,要秉持“赛用结合”理念,将“办赛事”与“惠民生”紧密相连,以赛事带动体育消费,聚旺城市人气,努力实现“办好一场会,带活一座城,幸福一城人”的目标。
办好省运会,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展示文明风貌的一张亮眼名片。市人大代表林洪良将日常发现的共享电动车乱停乱放问题记在心里、写进建议,他提出,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共享电动车投放区域、数量,逐步推进共享电动车管理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工作,着力构建协同合作且高效运作的联合执法机制,让共享车辆停放不再为城市形象添“堵”。
城市之美,不仅要美在“形”,更要美在“行”。“文明新风日渐深入人心,斑马线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城市风景线,交通出行的规范完善,也能让市民游客在省运会期间出行更加安全通畅。”市人大代表钟绍文在建议中提出,应根据道路车流、人流情况增设人行横道信号灯,增强交通文明意识的宣传广度和力度,引导行人有序通过、车辆自觉让行。
“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员会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的建议》提案,建议遵循“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广开渠道争取资金与项目支持,稳步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城市(街道)10分钟健身圈以及乡镇、村级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格局,为全民健身筑牢坚实的场地根基。
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绿都三明魅力渐显,如何守好这座幸福宜居的城市,以稳健和谐的形象拥抱将要到来的省运会?在市人大代表吴芬芳看来,完善消防安全措施,是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她建议,应加大消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设置,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人员。
盛会临近,全民共盼。这份期盼,投射在代表、委员们提交的意见建议里,流淌在体育基因与城市脉络的相互融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