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福建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第十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在福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体育局、省老体协、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接受媒体记者提问。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 福建省第十八届运动会、 第十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 将分别于 2026年11月13日、11月25日 在三明开幕。 承办2026年的省运会和省老健会,是省委、省政府交给三明的重大任务,也是展示“如画三明”发展活力、城市风采和生态底色的重要窗口。随着倒计时一周年的到来,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全面冲刺的“三明时间”。 我市锚定“简约、低碳、精彩、安全”的办会理念,以“办好一次会、提升一座城”为目标,积极构建“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指挥作战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全市推进20个场馆设施的新建和改造,并结合“五点一线”环境整治和海绵城市建设,同步提升场馆周边环境与基础设施。有关赛事各项规程、项目布局也已明确,备战训练、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全市先后举办“如画三明 绿动省运”三明市体育达人赛等600余场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近100万人次,点燃了“人人都是东道主、我为省运添光彩”的城市热情。 当天还发布了省运会与省老健会的会徽、吉祥物和主题口号。
当沙溪河畔的华灯与舞台的璀璨灯光交相辉映,一场属于全体三明人的体育文化盛宴正激情上演。6月10日19:30,庆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3周年主题活动暨“全民动起来,省运更精彩” 全民健身展示大会在三明市体育馆盛大举行,广大市民现场共享这场融合传统与潮流、凝聚全民热情的运动盛宴。 73年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中国体育事业指明方向;73年后的今天,三明以一场盛大的全民健身展示大会,致敬初心,迎接省运。本次活动由福建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和第十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三明市筹备委员会主办,从活力四射的啦啦操到刚柔并济的太极拳,从潮流酷炫的街舞到传统韵味的武术布龙,七大全民健身项目轮番上阵,展现着三明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19时30分, 活动在震撼的 开场鼓舞《同心鼓・健身潮》中 拉开帷幕。 全民健身项目展示 活动现场,市筹委会领导、运动员代表、媒体代表与各社区健身团队、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职工齐聚一堂。“参与、奉献、共享”的口号不仅是活动的宗旨,更成为每个三明人践行的理念。当冰屏推杆启动的瞬间,科技之光与体育之火交融,预示着全民健身与省运会的紧密结合,开启全民参与体育、共享健康生活的新篇章。 今夜, 我们在三明体育馆 见证了体育的魅力、 文化的传承与全民的热情; 明日,这份激情 将蔓延至城市的每个角落。 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 用运动的脚步丈量三明的青山绿水, 以健康的体魄迎接2026年省运盛会, 共同书写 “全民动起来,省运更精彩”的壮美篇章! 文字:全媒体记者 邓怡虹 图片:全媒体记者 黄春霖 吴佳霖 邓怡虹
6月18日,在三元区碧桂园东侧地块的三明市全民健身中心(北部)项目建设现场,挖机钻机来回穿梭,施工队正在进行桩基施工作业。 该项目3月起进场施工,建设内容为4片室内网球馆和2片4道室内地掷球场,并配建器械用房、观众坐席等,占地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600万元,将于年底建设完成。 省运动会是四年一次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第十八届省运会将于明年在我市举行。日前,省发改委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增补省重点项目名单,三明市省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正是我市被列入的14个项目之一,包括了含市体育中心、市全民健身中心(下洋)和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在内的省运会市区场馆提升改造项目、三明市全民健身中心(北部)以及新建门球场建设项目。 正在同步推进的,还有市体育中心(六路体育场馆)的更新改造工作。 在省运会场馆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配置上,相关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在保证满足赛事要求的前提下,坚持“能改不建”。项目负责人、市城发集团工作人员王定国介绍,工人们正对场馆塑胶跑道进行更换、草坪开展补种,场内功能用房的建设装修和场馆外围景观提升也在协同进行,预计10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 以筹办省运会和老健会为契机,三元区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三元区和相关建设单位从项目切入、以项目推动、用项目支撑,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主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营造良好建设环境,加紧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功能,争取尽早投入使用服务于民,释放惠民效应。
5月16日,第十八届省运会和第十二届省老健会三明市筹委会召开第2次月调度会议,全面梳理各部室工作推进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阶段筹备工作。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主动作为意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有效推动各阶段工作落实。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主动找差距,明确工作措施。下阶段,要提质效,规范有序推进赛事组织,督促各单项竞委会筹备组落细落实十三项工作指导意见,优化完善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建设,加快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三大件”报批,积极策划全民健身主题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宣传氛围。要抓重点,紧盯场馆建设工作,确保按时间节点、进度推进,抓紧完善开闭幕式主创团队和人员名单,尽快制定开闭幕式总体方案,加快推进市场开发工作。要强统筹,完善“一图五表”,推进筹备工作向重点专项工作责任人延伸;各部室之间、市县两级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第十八届省运会 和第十二届省老健会 将于2026年在三明举办。 目前,全市5个新建、14个提升改造场馆设施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市筹委会正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近日,市贵溪洋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改造项目开工。该中心将与贵溪洋社区体育中心共享资源,重点打造气排球、台球、操舞(柔力球)、太极拳、乒乓球五大特色运动区及配套功能区,预计今年9月建成。项目投用后将承接老健会台球、太极拳剑、可乐球、柔力球4项赛事,同步破解市区老年人室内活动场地不足的难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运会和省老健会筹备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筹备工作,研究明确机构优化、开闭幕式、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等重要事项,统筹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分管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并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场馆建设、项目布局等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机制完善并落实到位。去年9月,三明市聘请上海体育大学刘清早教授担任市筹委会首席专家,其团队已先后5次来明开展业务培训、现场指导,优化赛事全流程管理,推动筹备工作全面提速。 市筹委会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方力量推进筹备工作。竞赛组织与反兴奋剂部正组建单项竞委会筹备组,紧锣密鼓地筹备组织第一次竞赛工作会议;场馆建设与运行保障部召开全市场馆建设推进会议,严格实行“周调度、月报送”工作机制,督促各责任单位紧盯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市场开发部正制定提交市场开发方案;开闭幕式工作部已初步组建主创团队,构思创意大纲;老健会工作部也已初步明确比赛项目布局;后勤保障部、财务管理与监察审计部等均按计划推进相关工作。 作为东道主,三明市在做好筹备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抓好人才培养与备战训练工作。通过加大选拔输送和引进力度,各县(市、区)运动员207名、向省上输送优秀运动员102名,引进教练6名、运动员71名。此外,三明市还探索“市队县办”模式,优化项目布局,与7个县(市、区)签订训练周期协议,合力开展飞碟、排球等13个项目训练,并下发补助训练经费。 为激发市民参与健身和省运会的热情,营造浓厚的省运氛围,三明市坚持宣传先行,在体育场馆、市区主街道等30多个区域悬挂张贴省运会宣传标语,开展“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系列全民健身活动370余场,同步启动了省运会和省老健会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征集方案制定工作,充分发挥正面宣传效应,扩大省运会的影响力。
第十八届省运会将于2026年在三明举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力做好第十八届省运会筹备工作。 面对这场即将在家门口举行的全省体育盛事,两会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也纷纷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马荣超会前深入调研了解省运会筹备情况和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他建议,加速推进开闭幕式策划、宣传推广、市场运营等各项工作,深度挖掘市场潜力,积极鼓励本地体育企业踊跃参与,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又能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巧妙地将体育赛事与文旅资源深度嫁接,推动产业朝着高品质、多样化方向转型升级。 如何更好地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民建三明市委员会也在会前积极行动,组织成员深入走访调研,围绕推动我市“体育+”融合发展,他们提出,运用“体育+”模式,巧妙转化省运“流量”为消费“增量”,深化“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人竞赛、多人消费”的体育旅游新模式,全方位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提档升级。同时,要秉持“赛用结合”理念,将“办赛事”与“惠民生”紧密相连,以赛事带动体育消费,聚旺城市人气,努力实现“办好一场会,带活一座城,幸福一城人”的目标。 办好省运会,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展示文明风貌的一张亮眼名片。市人大代表林洪良将日常发现的共享电动车乱停乱放问题记在心里、写进建议,他提出,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共享电动车投放区域、数量,逐步推进共享电动车管理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工作,着力构建协同合作且高效运作的联合执法机制,让共享车辆停放不再为城市形象添“堵”。 城市之美,不仅要美在“形”,更要美在“行”。“文明新风日渐深入人心,斑马线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城市风景线,交通出行的规范完善,也能让市民游客在省运会期间出行更加安全通畅。”市人大代表钟绍文在建议中提出,应根据道路车流、人流情况增设人行横道信号灯,增强交通文明意识的宣传广度和力度,引导行人有序通过、车辆自觉让行。 “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员会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的建议》提案,建议遵循“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广开渠道争取资金与项目支持,稳步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城市(街道)10分钟健身圈以及乡镇、村级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格局,为全民健身筑牢坚实的场地根基。 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绿都三明魅力渐显,如何守好这座幸福宜居的城市,以稳健和谐的形象拥抱将要到来的省运会?在市人大代表吴芬芳看来,完善消防安全措施,是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她建议,应加大消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设置,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人员。 盛会临近,全民共盼。这份期盼,投射在代表、委员们提交的意见建议里,流淌在体育基因与城市脉络的相互融合中。